搜索
查看: 2684|回复: 0

透视“剩女”的理想与现实

[复制链接]
xiaom 发表于 2012-3-9 16:44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国内某知名婚恋网站8日发布《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之“剩女”的自白书》,首次针对“剩女”进行了压力自评、并分析了“剩女”的择偶难度及“剩女”幸福度。

或热衷分析“剩女”的成因,或为“剩女们”支招“脱剩”……我国剩女的“理想与现实”,成为今年三八妇女节以来最热的话题之一。

“剩女”本无事 热议成问题

“严格来说,并不存在‘剩女’这个说法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刘兰芳说,我国自古讲究剩男不剩女。根据2011年底发布的“剩男剩女”调查显示,我国男女比例约为53:47,“剩男”绝对数量稍多。调查同时显示,由于“剩女”的关注度更高,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“剩女”似乎更多。

“剩”之所以存在“重女轻男”倾向,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杨彦春教授指出,从观念上讲,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性的婚育年龄容忍度相对较低,而对男性的接纳程度更高;从生理上讲,女性的确存在“最佳生育年龄”,到了适婚适育年龄仍未有行动,就会被贴上“剩女”标签;而对男性而言,“最佳生育年龄”相对来说比较长。

《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之“剩女”的自白书》显示,学历越高、收入越高的单身女性,越容易将自己定位为“剩女”。在学历方面,48%的硕士和更高学历的单身女性认为自己属于“剩女”,而本科、专科、高中以下学历者中,这一比例分别为36%、30.1%和23%。收入方面,月收入8001元至15000元的单身女性“剩女”之感最为强烈,占比43.6%;而零收入、2000元及以下收入的单身女性中,只有12.2%和25.8%的认为自己属于“剩女”。

这组数字与专家得出的观点不谋而合。专家普遍认为,“剩女现象”说明当代社会不再是男性的强权社会,女性,特别是知识女性社会的地位在日益提高。“剩女”是当代社会的一种独特产物,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反映。

“剩女”缘何“剩”得理直气壮?

“在男人眼里,‘剩女’是一群‘眼光过高’,‘总以为有更好的’,‘完美主义’的女性。”《中国男女婚恋观系列调查之“剩女”的自白书》指出,虽然“剩女”在择偶上面临压力,但48%的人认为当下的生活比较幸福,其幸福感平均分甚至高于“剩男”。且随着学历和收入水平的提高,认为生活幸福的“剩女”人数比例也越高。

29岁的杭州白领何潇潇,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一家传媒策划公司,月收入5000元,是“剩女”中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样本。“工作不忙的时候,会和朋友逛商场、看电影,还会去健身房做瑜伽。”潇潇告诉记者,剩女的生活很简单也很充实。

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十分满意的伴侣,潇潇说,她已经适当降低了身高外貌等择偶标准。“但有些标准是不可以降低的,比如责任心和上进心,还有必要的物质条件。”

专家认为,“剩女”群体之所以庞大,且大都“剩女”都“剩”得理直气壮,主要是因为新一代女性都个性张扬且独立自信。每个人都想要自己的生活,在择偶时就主动给自己设置了更多的障碍。

但换个角度考虑,这并非一定是坏事。社会学家唐利平指出,女性在择偶过程中认真细致选择对象是合理的态度和行为。“首先,婚姻家庭对于女性的意义比男性更为重要。女性在择偶时精挑细选正是体现了女性对婚姻家庭意义的重视,对婚后婚姻质量的重视。第二,现时代的社会风气增加了婚姻风险,对于未婚女性来说,在结婚前认真选择对象是降低和减少婚姻风险的一个合理选择。第三,女性择偶时精挑细选体现了女性的自主权利,体现的是女性把握自己命运的一种态度和实践。”

专家支招如何理性脱“剩”

事实上,我国“剩女”所处舆论环境与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同。当时的美国社会普遍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结婚,而且还要足够早地结婚,单身被认为是一种离经叛道的不正常状态。这种传统的认知不仅存在于民间,甚至存在于学术界。

调查显示,尽管现在的“剩女”大都坚持相对自我的婚恋观,但内心并不排斥婚恋,甚至很渴望婚恋。对于“剩女”群体,如何才能理性脱掉“剩”字?

“根据本次调研数据,50%以上的‘剩女’的共同点都是不愿为爱付诸实践、严重缺乏行动。”世纪佳缘网创始人兼CEO龚海燕表示,年龄其实不是问题,对个人进行合理定位很重要。要主动参加团体活动、拓宽自己的交际圈,更要突破传统的婚恋模式和单一的择偶标准,扩大择偶范围,积极采取实际行动。

“女性的温柔也是一种无形的力量。”杨彦春建议,现代女性应“以柔克刚”,女性独立的表现不应是强势,而是强大。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